



“云講堂”系列學術報告會現場
新冠疫情也阻止不了土木學子求知的步伐,線上視頻學術報告也減弱不了土木師生學習的熱情。6月24日下午,土木學院舉辦土木菁華“云講堂”系列學術報告之“海綿城市”。邀請慶陽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公室總工程師王兆峰正高級工程師和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張駿彧博士后分別進行學術報告。
此次學術報告會由土木學院殷占忠副院長主持。由于疫情原因,兩位學者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視頻講座,學院杜永峰教授、孫玉萍教授、給水排水系主任王亞軍副教授、以及給排水系全體教師和蘭工坪校區在校研究生、本科生40余人在學院會議室組織參加了線下報告會,彭家坪校區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土木工程等各專業各級本科生400余人通過騰訊會議、斗魚直播等多種方式參加了學習和討論。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建設海綿城市,即構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主要是指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技術途徑,實現城市良性水文循環,提高對徑流雨水的滲透、調蓄、凈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維持或恢復城市的海綿功能。
王兆峰正高級工程師是一位多年躬身于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者,擁有極為豐富的實戰工程經驗,也是工大的優秀校友,他以“讓城市順應自然—打造黃河中上游濕陷性黃土高原城市生態綜合治理的海綿城市”為題詳細介紹了近幾年慶陽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作用和重要意義、慶陽海綿城市建設的特點、實施的難點和實施效果,建設過程的總體思路和實施步驟,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方法和注意事項等。
張駿彧博士后是多年靜心研究海綿城市理論和技術的研究者,熟悉目前海綿城市建設方面的最新研究動態和方法。他以“海綿城市理念發展與長三角地區本土化實踐”為題,給大家介紹了“海綿城市”理念在國內外的發展歷程、具體工程實例、布局規劃、區域效能、海綿城市“去設施化”、最新研究動態和成果以及下一步主要研究方向等內容。
學術報告期間,兩位學者分別從實踐和理論方面和土木師生進行交流討論,氣氛熱烈,圓滿取得了預定的學習目標。